落墨Joanna

努力用爱发电(ง •̀o•́)ง,想看激情评论_(┐ ◟ᐕ)¬_
图未授权❌二改❌二传❌商用
约稿请私信

【假想cp】画中人(三)

现代+古代半架空AU

故宫书画部部员迦x北宋画家响

再再次感谢我的爆肝创作主力军小伙伴 @gqinu (*^▽^*)

*努力秃头尽量让各种设定符合逻辑了,如果还有说不通的地方或许是为了文章剧情能顺利走下去,如有问题,评论交流大欢迎~

(下)篇开启,别名《北京旅游指南》(bushi)



(下)

5

李响在沙发上翻了个身。


刘迦换了个台,电视里放起了《新闻联播》。


李响又翻了个身,长叹一声。


这次电视里响起了《动物世界》的配乐。


李响坐起来看着遥控器和拿着遥控器的刘迦。


刘迦:“?”


“你已经三天没出门了,你是……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失业了吗?”


刘迦哭笑不得:“这几天节假日,放假不用上班。”


“但你这三天都在看电视和打游戏!甚至没有看过一幅画!”


“适当休息有利于后续工作。”


李响躺回沙发,眨眼睛歪头看向他:“可我想看画。我今后是不是不能再去库房看画了?”


刘迦随手关掉电视,拖着瘫在沙发上的人起身:“库房是不能去了,但我的书房还是可以的。”


李响兴致缺缺起身,跟着主人来到了住在这里以来就甚少踏足的书房:“这几天我已经搞明白了,你就是个和我一样的穷人,哪里来的什么——”


看到开门后的景象,李响嘴张得可以吞鸡蛋,回神之后猛地抱住刘迦。


“迦哥!”李响大叫,“迦哥!我错了!你的藏书怎么这么丰富,你祖上是世家大族吗!”


刘迦好笑地看着他如同小兔子掉进胡萝卜堆一般,对自己的书架爱不释手,说道:“这是将实物扫描拍照之后印成的书,算现代人的科技成果。这一套是《中国美术分类全集》,里面根据艺术门类进行了整理,你看看是想继续看卷轴画、书法的部分,还是壁画或雕塑?或者你想看看岩画和版画?”


李响已经沉迷在刘迦随手递给他的一本里了:“实物缩小之后细节却没有缺失,从我入画以来,世上居然有此技术,可以将一人所画传至万人。”


“先别着急,”研究员在他眼前晃了晃手,拉着他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这是我工作地方的数字图录,和库房的电脑操作类似,想看什么你可以自己搜搜。”


李响感动又失望地看着他:“我刚刚还以为你家财万贯。”


“是是是,”刘迦捧场,“以后家财万贯都给你买画。”


李响撇嘴,扭头又扎进画册里:“好了,你看电视去吧。”


“这就不要我了?”刘迦伸手作势敲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我一起踏青如何?”

 


“迦哥,”李响一听说要在假期去景区,眼中的惊喜转瞬即逝,嘴角立刻耷拉下来,严肃地拽了拽身边人的衣袖,喊道,“你是要我去踏青,还是让我去踏人?”


“北京的人就是这么多!”刘迦抗议,“你们开封明明也似《清明上河图》一般,万人空巷络绎不绝,怎么还没习惯?”


“可上次我来你家路上,还有前几天你上班我在楼下闲逛的时候都没这么多人!”


“假期就是这样,”刘迦叹气,一边好心把还不适应现代公共交通的李响往自己身边捞了捞顺顺毛,“谁让我只有假期有空。”


李响自然靠过来,还戳了戳他肩膀:“希望目的地值得这一路拥挤。”


“那是自然。”

 


四月的天清朗高阔,万里长空是纯净的蓝,呼啸而来的风卷起一地的落花碎叶,裹挟着难以忽视的春意。一路人潮,躲开横冲直撞的小孩,绕过缓慢前进的旅行团,刘迦不得已牵着李响在噪杂拥挤的青石板道上行走。他们牵着手走过白砖灰墙,穿过一道道门,终于得见庄严的黄瓦红墙,在早春耀眼却不炙热的阳光下伫立。


刘迦松开手,他转过身,看着越过近千年岁月的朋友瞳孔张大,抬头盯着这恢弘的建筑不错一瞬。


李响眼神里还有些单纯迷茫:“迦哥,你假期结束又来上班了?”


刘迦:“?”


刘迦无语:“……我工作的地方确实在这里,但今天我是带你来游客区赏花的。”


“那还不快走,”李响一把牵起刚刚放开的手,拉着人就跑,“那边是检票区吧?刚开了一个新的队伍。”

 


两人一点点排进了故宫,走过午门,顺着人潮走过中轴线。


有这么一位专业人士带路,李响一路上难得安静,他听着刘迦给他讲他不知道的历史,除去他身后约三百年的风雨飘摇,此后近五百年的故事都和这一城的砖瓦相互勾连。他们走走停停,时而走进珍宝馆、陶瓷馆这些李响较少涉猎的文物展馆,时而坐在游客专供的长凳上稍作歇息,时而绕道四周人迹罕见的小院子里赏花。刘迦熟悉故宫建筑、宫廷收藏这些文化遗产,但对花草树木不太了解,而李响恰恰精于画院教学秉承的格物致知之道。他就听着李响给他介绍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每看见一种花,画师就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讲起适合搭配何种花器、以何种方式入画等等。刘迦是今人,可他口中都是如川流逝的往事;而李响是古人,口中却都是些如今也在生生不息的草木。


颇感岁月静好、又自认为有点老古板的刘迦笑了笑,被不满他走神的李响又戳了下肩膀。


他想起了什么似的,带着李响绕过了人潮避开中轴线,走到一处没什么人的小院落:“这里人少,平常同事说故宫散养的猫都喜欢来这。”


两个人轻手轻脚踏进院子,果然在红墙廊柱的一角看见一只睡得正香的白猫。李响走过去,蹲下身认真地看着睡着时整张脸都皱巴巴的小猫。跟在后头的刘迦从包里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片午后的慵懒时光。


等到李响看够了,两个人走出院子,正好有一家三口正在拍照。


“我给你拍张照吧?”


“可以啊,”李响兴致盎然地看着前面拍照的小孩,“我也要他那个姿势!”


刘迦看过去:“那我们等他们拍完,刚好先去附近买个故宫雪糕。”


等两人抱着六种颜色的脊兽雪糕回来的时候,刚好这个小院子里外都已经没人了。刘迦接过雪糕,让李响选了一支拆开拿着,剩下五只叠好放进背包,指挥没拍过照的人站在树下——研究员以前大多是给文物拍照,买了单反也就是这个作用,但眼前人也说不好算不算一种文物。


他拿着相机环视了一遍满院纷飞的梨花,最终还是觉得那只猫睡着的地方好看。阳光为百年前的建筑打上明暗光影,摇摆的丁香垂落在红墙上。来自近千前的李响身姿挺拔,那一身风流气度,好似随着这片砖瓦隐进了时光。一树风来,梨花纷纷扬扬落下,清冷如雪,一片花瓣无言飘落在李响发间。恍惚中,刘迦仿佛回到了画里初见时的那场大雪,但他举着雪糕朝镜头灿然一笑,又将自己从岁月流逝中拉回了刘迦身边。


于是刘迦也像被感染了似的,笑成了难得一见的样子,那温柔的神色看着李响一愣。他想了想,从地上拾起一朵刚掉落的梨花,趁刘迦看他靠近愣神的空当插在了研究员一丝不苟的衬衣前袋。


刘迦打趣:“李兄替我簪花?”


李响的脸后知后觉地烧起来,大剌剌地拍了拍他前胸,欲盖弥彰:“簪花的话最好还是换种花,但这里就这个最好看,送你了!”


刘迦笑得更为开心。


阳光那么耀眼,连带着皇城里微凉的风也变得温柔起来。

 

6

到了夏天,刘迦认为李响对现代生活已经相当熟悉。


他戴着墨镜和渔夫帽,穿着简单的白T恤,熟门熟路刷卡进地铁,不看脸和街上任何一个大学生几乎没有区别——“李老师长得更好看”,刘迦常常如是评价道。


两个人志趣相投,自李响住进来以后就约好时不时看点画展。不太一样的是,今天要去看的是xx拍卖公司的预展。


看着站在门口兴致勃勃准备进去的李响,刘迦刚开始想叮嘱点什么,比如预展的东西虽有入选门槛,到底不似博物馆收藏经过学术专家的层层研究,依然真伪难辨;又比如那些画和其他艺术品一般都不会小心放在玻璃柜台里,需要小心些,免得意外磕碰他赔不起。又觉得李响就算是个古代人,也已经无病无灾活到了二十多岁,跟着自己耳濡目染听了不少现代文物的保护方法,也没听说他之前被人讹钱过。再加上最近天气热,北宋气候比现在寒冷,他也搞不懂李响能否适应现代的气候,免不了每天出门前叮嘱这个、叮嘱那个,李响虽然很认真答应一一注意,但免不了翻着白眼吐槽他两句老妈子个性。


看着李响自在地走过安检,刘迦咽回了到嘴边的话,最终还是忍不住上前半步,领着人走上电梯。

 


这次拍卖东西多,中国古代书画夜场是拍卖会的重头戏,光卷轴画就占了酒店二楼两个大会议厅开设预展。刘迦领着李响先四处看了看瓷器、家具、寿山石一类的物件,李响大部分时间在家也只是看看图录,也陆陆续续经刘迦介绍牵线接点国画的订单,平常接触绘画多,相比之下,其他工艺品还是略显新鲜。这次拍卖的瓷器以宋代和清代为多,李响看了半圈,就忍不住拉着刘迦讲自己以前在内府见过的一些更加精致的物件。等到了另外半圈,他又饶有兴致看起了一些清代的书房摆件、清供文玩和书画扇面,刘迦看他喜欢,就请工作人员拿了几个出来让他细看,顺便趁李响往前走的时候瞥了眼标签上的价格。


有些体量不大但形状颇为精巧的物件应该还是买得起的——研究员默默盘算,最近李响接单赚的钱都打他卡上了,李响功底很好,画得又快,最近几个月赋闲在家挣的钱都快和他攒下的钱差不多了。


于是刘迦在赶上李响之后故作不经意地说:“有喜欢的吗?这里东西可以卖,你要是喜欢可以买一两件。”


“真的吗?”身前人突然停下脚步。


刘迦猝不及防一头撞上李响。


“迦哥,”李响喃喃地说,回头一把拽着刘迦胳膊指给他看,“我我我想要这个!”


刘迦抬头一看,画还没看清,先看到落款。


“……这是唐寅。”刘迦无语凝噎,“把你卖了我们都买不起啊!!”


李响小鹿般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目不转睛,闪着对艺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向往。


“那让宫里……啊不,让你单位来买呢?”

 


李响来到现代社会已有一段时间,刘迦教会了这位古人一些阿拉伯数字的计算方式,以便胜任日常的购物需求,但看着起拍价“7”后面还有6个“0”,一时间还是欲言又止。好脾气的刘迦耐着性子接上了曾经向李响科普过的明代美术史,以及现代博物馆的收藏管理制度,又解释了一番市场经济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虽然在当时有些画家可能比较落魄,但这不意味着这些画在现代的价格也很落魄,终于让这位单纯的古人暂时按捺下了一掷千金的念头。李响在心里评估了一下刘迦的工资,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让刘迦内心受伤了一回。研究员才发现自己之前光顾着看价格走得慢,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古代书画区了。他和李响好好欣赏了一番这幅本场拍卖的重头戏,走向了宋画部分。


李响这几个月看图录看多了,对元明清的书画也有许多了解,但作为宋人,到底还是对宋画更为钟情。刘迦也主要是研究宋元方向的,自然不会有意见。于是两个人走马观花,迅速略过了一些画,专挑宋元时期的画欣赏。


李响还是一如既往的兴奋样,但刘迦看得出来,他的兴奋中带着些怀念和感慨。一来他自己的画久藏库房,不见天日。画家的心血不被人看到,即使通透如李响,能够快速适应现代生活,总归是有些感伤。二来这其中也有少量他自学画以来就崇拜已久的人,如今还能得见,也算是一番沧海桑田了。


刘迦总是免不了想多,他很在意好友的心情——这是他第一次在看画展时看人多过看画,回过神来才发现李响整个人都快贴上面前的画了。他赶忙拉着李响往后撤,而李响却极不情愿往后退,李响不可能不注意赏画的距离,所以唯一可能的情况是——



“伪作!”李响在下一秒突然炸毛,激动地指着画上的一块山石给刘迦看,“迦哥你看它的线条,这根本就不是……这画的啥呀——&%&#*@¥#¥……”


刘迦紧张兮兮一把捂住李响的嘴,并朝身边被李响一嗓子吓到的和神情中暗含怒气的路人抱歉一笑。


他好不容易把李响架走几步来到一个没人的角落,强行摁住了跳脚的人:“响哥,消消气。这里的规矩是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在作品前面讨论真伪问题。”


“刘迦你干嘛呀!这要是真的我就是假的,”李响咬牙切齿压低声音,“线条和用墨都不对,气息也很浮躁。”


刘迦想了想,拿出手机找出公众号,没一会就翻出了高清图:“这幅?”


李响的情绪这会儿也稍微平静了些,凑上去看了看,给他指:“我刚刚说的是这里。”


“嗯,你说的对,确实和这个画家其他的画作不同,”刘迦把图放大,跟着点点头,“我回去把他的画翻出来再看看,应该还可以再挖下去。”


李响嫌弃皱眉:“毋庸置疑是伪作。你想要挖什么?”


刘迦勾手敲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伪作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我们做研究的,要对所有实物材料一视同仁,你看,这幅画还有一些题跋和印章,绢面上还有不显眼的移配痕迹,背后的制作过程应该还挺复杂的。其实啊,看看前人研究和材料,说不定可以找出地方作伪的产业链、画家代笔现象什么的,这些现象对于补充历史而言,价值不比真迹来得低下,比如明代的苏州片……”


李响早已对刘迦说话随时随地上价值的习惯见怪不怪,半开玩笑地翻了个白眼截住了他的话头,继续拉着他看下一幅画去了。两个人兴致盎然——当然好奇心更旺盛的是李响,逛遍了整场预展的所有展厅直到关门,才依依不舍地到酒店附近的商店吃晚饭。这段时间里,刘迦都在和李响解释他现在的想法,进而听李响讲讲他的意见。这也是他最喜欢李响的部分。他的朋友没有受过当代的学科训练,但无论是作画还是看画,都是一流的水准。刘迦主攻的是鉴赏和研究,一样也是本专业的佼佼者。两个人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彼此都有不少收获。



酒足饭饱,刘迦带着李响在商场附近闲逛。


“迦哥,”李响又被路边一座展览馆门口的海报吸引了注意力,拽拽刘迦,示意他往旁边看,“这也是画展吗?我怎么没见过这种风格?好漂亮啊!”


“法国印象派。想看吗?”


“想!”


这个画展有夜场,于是两个人得以在晚饭之后继续今天一天的赏画之旅。画展里人不算多,画也不算多,但胜在辅助材料做的好。展厅不大,被展板分割成弯曲的通道,每幅画嵌在墙上,边上写满了画作背景和人物介绍。中间还有个隐蔽的放映厅,大屏幕缓慢放着那些点彩的细节,另一个屏幕则放着法国乡村的纪录片,和缓的光影懒懒地打在墙壁上,像是用灯光复刻凝固在画中的午后时光。


李响从未看过这种风格的画展,也没试过用油画媒介作画,和刘迦看了一遍不够,拉着他又转了两圈,在放映厅又坐了很久,靠在刘迦肩上听他配合屏幕的科普小声给他讲这个画派的历史、技法,和室外写生的传统。


“我喜欢这个。”李响突然指着屏幕上一张画说到。


“……这我也买不起。”


“我知道,”李响一时噎住,他已经明白他俩挣的钱不够了,摆手道:“我是说我也想去这样的地方写生。”


刘迦想了想:“等下个假期我们挑个地方一起去吧,我也好久没写生了。”


于是李响又用那双闪耀的眼睛一眨不眨看着他,刘迦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撇过头咳嗽一声:“先说好我不当模特。”


李响笑吟吟地说:“迦哥,谢谢你,我知道你一直在照顾我。谢谢你满足我的要求。”


刘迦吐槽:“有的要求我还是满足不了的。”


李响伸腿踢他:“不好意思就直说。”


他们对视一眼,一起小声笑了出来。


tbc

评论(7)

热度(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