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Joanna

努力用爱发电(ง •̀o•́)ง,想看激情评论_(┐ ◟ᐕ)¬_
图未授权❌二改❌二传❌商用
约稿请私信

【假想cp】画中人(四)

故宫书画部部员迦x北宋画家响

依旧隆重感谢爆肝创作主力军小伙伴 @gqinu ~⁄(⁄ ⁄•⁄ω⁄•⁄ ⁄)⁄


(下)

7

到了国庆,李响对现代生活的熟悉已经渗入到了方方面面,这下连刘迦都能够安心上班,放他一人拿着钥匙来去自如了。刘迦是研究员,但本质也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李响开春以来说什么也不肯白吃白住,于是在家接点单子画画,属于自由职业。


夏暑逐渐退去,两个人决定履行之前的约定,在京郊找个僻静的山里写生。


这一次的旅行计划由李响大包大揽。他磕磕绊绊做规划、查酒店,还跟着网上的推荐定了个有温泉的民宿。李响还在某次晚餐时拍着胸脯和刘迦说,这次的费用都由他来付,刘迦给他夹了一筷子东北大拉皮,打趣道苟富贵勿相忘。李响白了他一眼,说真富贵了我还是喜欢那张唐寅的画,刘迦也不恼,笑着说等李响在当代山水画界占领一席之地了,就将他的作品送拍,再把唐寅那幅画换回来。


国庆节的最后三天,刘迦和李响拎着写生工具和简单的行李,踏上了玉渡山之旅。

 


十月初市里还只是有点凉意,京郊已经可以称得上寒冷了。两个人坐高铁、打车,七拐八绕到了李响订好的民宿。因为事先留过电话,这次出游反而是李响主导,他还不太熟悉手机,但有模有样地找民宿老板登记各种信息。刘迦乐得清闲,放下包随处逛逛,听老板说今天人少,便上前要了个僻静的房间。


折腾了一会儿,倒还是上午时分。两个人放好行李,提着写生工具直奔玉渡山。

 


京郊湿气稍重,风里都飘着细细密密的雨。山色空蒙,刘迦开着租来的车在云雾缭绕中小心穿行。山中已是另一个时节,秋色染上草木丛林,即使只是隔着车窗瞥见一隅,也可得见层峦叠翠的景象。这段时间见惯高楼寰宇的李响难得安静下来,开了一点窗,任由微凉的湿气充盈呼吸。


玉渡山还没完全开发,要开二十多分钟的山路才能到景区,因此人迹罕至。当初两个人挑地方时,也是看中这里僻静清幽,不用担心节假日人潮拥挤。山里的雨更像是雾,李响早就给画具裹上了防水布,两个人也就懒得打伞。刘迦停车熄火,背上画具,李响带些水和零食装包,跟着路牌的指示犹疑地踏上广阔的草坪。李响做过攻略,看见草坪边缘的小石子路回忆起看过的地图,示意刘迦跟着他。刘迦自然放心,跟着李响走下了坡地。


他们眼前是一片湖。整个湖呈L型,他们正好对着拐角,湖对岸不远处就是盘山公路。两人都少在山腰往上见过如此广阔的水域,一时之间竟是面面相觑。湖泊附近远远比山路更为湿润,天色为山峦抹上了一层纱,丝丝缕缕的风带来点滴细雨,枫叶、尚有绿意的灌木和更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错落着生长,是飘渺水汽都遮不住的盎然秋色。


雨天路滑,刘迦担心李响沉湎于自然景色不注意看路,默不作声地牵过了他的手。山里没什么人,两个人并道而行走走停停,山景悠扬,烟雨迷蒙,走到湖泊尽头,两个人商量着这里既有湖心岛、又有溪流汇聚,地方也比之前宽敞,就地各自找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作画。


刘迦这几年以研究为主,曾经选修山水画主要出于研究笔墨形式的需要,而此时作画大多依着兴趣,因此也画得比较随性,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他取的景色入眼是大片湖水,云雾缭绕远山,刘迦随手点染,浓淡相宜,倒也颇有米氏云山云雾蒸腾的味道。等他差不多画完,便走去李响那欣赏。


他乍一眼看到李响所面对的那一枝枯木从水中斜倚而出,心下就大概明白了将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他怕打扰到专心作画的李响,刻意放轻了些脚步在他身旁坐下,恰巧李响回头,他瞥见画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却又有些意外之趣,眼神里顿时流露出藏不住的欣赏。


“枯木寒林?这本是北宋李成常画的题材,此情此景天然显出萧瑟肃杀之气。但你的画面上又全无凄凉之色,保留了笔踪劲利的画法,却又用水墨晕染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来表现清寒湿润的气氛。格调独到,颇有妙外之趣,真是好极了!”


李响仿佛被他夸到了心坎里,兴之所至,顺手拍上他大腿:“迦哥,懂我。”


刘迦也暗自高兴,嘴上仍不动声色地吐槽他:“幸好没拍我以前扭过的那条腿。”


李响头也不抬又拍他两下:“我下手有轻重。”


刘迦看他才画一半,便和他说自己先去附近闲逛,以免有人在旁边打扰他构思。李响朝他挥挥手,示意他自便就是。刘迦往溪流源头走了一阵,看着北方难得的清溪幽谷,脑内闪过几幅宋元时期的北方山水画——怪不得曾有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天的旅行不虚此行。


等回头再走到李响写生的地方想要看看成稿,李响已经装好画,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了。


刘迦有点意外:“这么快?”


李响一反平时每画完一张画就要向他展示的常态,急切地背上包推着他就往前走:“画完了画完了,我还想多看看这里呢!前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地方吗?”


刘迦也没多想:“沿着溪流应该能走到另一个风景区,也就离我们的车不远了。”


“那我们走吧!”

 


望山跑死马,目的地看着近在眼前,结果还是走了大半天。好久没运动,又背着画具爬山,两个人最后累得不行,坐上车先各自小憩一阵。趁着天还没黑,刘迦开车载着他们回到民宿。到民宿吃了店家准备的晚餐之后,两个人拿着钥匙打开门,由衷庆幸定的是自带温泉的房间。


李响先去洗澡,刘迦就趁着这工夫整理东西,顺带打开了小温泉上方的窗。夜色顺着玻璃质地的天花板流入灯火通明的房间,衬得室内温泉晕染的水汽更加温馨。等李响出来、他也洗完澡后,两个人一起闲闲窝进小温泉里,躺平望天。


水汽还没蒸腾上去的时候,他们能看见碎屑的星。难得远离都市生活,又因为过度劳累泡在温泉里,两人都有点迷糊。李响精神上依旧有些兴奋,开始断断续续说着自己以前写生的经历,说起他画那张让他们相遇的画时所见所闻。刘迦半闭着眼听着,想起刚刚自己收拾东西时一不小心拿错的画材,李响那幅画上的场景顿时映入眼帘——画中人并不是李响,而是个他再熟悉不过的人,注视许久,刘迦隐约感觉心中正有某些情感破土而出。


刘迦终究还是没忍住,借着温泉加速的血液流动,像醉酒那样上头,仿佛福至心灵般脱口而出:“为什么要画我?”


李响的声音戛然而止。


良久的沉默后,刘迦听见那边传来细碎的水声。


他的勇气催促他睁眼看向李响。他的朋友在温泉里盘腿而坐,半仰着头,好看的轮廓隐隐绰绰,在弥漫的水汽里看不真切。


刘迦却没来由觉得,李响在凝视星光。


夜空让人忆起亘古,而星光让人贪念永生。


李响小声地说,声音在水声里听不分明,却又异常坚定,“我舍不得你,所以我想要你也入画,”若是没有温泉的掩护,李响此刻的脸一定泛着可疑的红色,他几乎恨不得要把整个人都埋到水里去,“如果有一天我又要回到画里,我多么希望那个陪着我的朋友——是你。”


刘迦哑然。他张嘴又合上,平时能随口说出来的一大串话语,此刻如何想都比不上李响这一句简单的“舍不得你”。


他思前想后,只能用尽胸腔里能积攒的所有真诚,郑重地说了一句“谢谢”。

 


8

玉渡山之行回来,刘迦坚信李响已经完全适应现代的生活,从物理意义到社会意义皆是如此。两个人的情感自从上次旅行后悄悄发生了质变,仿佛问心有愧般,刘迦的话也随着需要解释的东西一起变得越来越少。这让性情单纯直爽的李响有点难受,他憋了几百年,每天都有无数话想说,偏偏最亲近的朋友本性比较寡言。


于是李响总会忍不住顺着刘迦的话找个角度怼他两句,最好能让刘迦也多些回应。偏偏刘迦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每次说起来总是滴水不漏,还喜欢不动声色冒出来点冷笑话。李响嘴上不饶人,心里还是放松下来。


事实其实相反,刘迦很喜欢听他说话。每次李响在晚饭时天花乱坠,讲自己今天京城一日游见闻时,刘迦就会一边夹菜,一边嘴角勾着点笑意看着他,也会在提到他也感兴趣的地方时展开话题。


李响心里也明白。他经过一个秋天的“研究”得出结论,刘迦不是话变少了,是和他更熟、更放松了。

 


于是更熟的两人反而彼此话少了起来,每天一起吃早饭、晚饭,休息日一起出游,活成了或可称作老夫老妻的样子。


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古人,李响刚到刘迦家里的时候坚持每天早睡早起,一大早下楼看小区老大爷遛鸟,在家里也端着个装满热茶的陶瓷杯走来走去——一度被时常靠咖啡提神、熬夜赶论文的研究员反唇相讥,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干部。然而相处时间久了,最近李响的睡眠时间倒是越来越接近现代人了,偶尔也会做出些往刘迦保温杯里偷偷倒上肥宅快乐水这种令他无奈扶额的行为。


生活习惯接近的最直接后果是,两个人犯饿的时间也接近。


到了年末,刘迦要赶着处理文物信息,手头还有两篇论文要改,忙得飞起,天天熬夜。本来是怕吵着李响,半夜饿了就吃点饼干。今天饿得实在撑不住,拿了两个蛋,一片芝士,准备煮碗火鸡面。他刚尝试了一下单手打蛋,身后就多了个人靠上了肩膀。


时至今日,刘迦已经习惯李响一声不吭出现在自己身后或者眼前的场景。他心无波澜地打蛋洗锅,往里倒他的天然超级纯净开水。


等他差不多煮好,隔壁李响也备好了菜,开始搓他新学会的黄瓜切丝板。


刘迦闻到黄瓜的清香,头也不回就已心下了然:“半夜吃东北大拉皮?”


不得不说,地域缘分真的很神奇——从之前的相处中,刘迦知道李响的家乡大致在今天的东北地区,无独有偶,现在李响融入了现代生活,最喜欢的竟然还是东北拉皮这道淳朴的地方特色美食。李响叼着一截黄瓜头专心致志搓黄瓜,含糊着说:“还说我,一片芝士顶我一碗热量。”


“是是是。”刘迦好笑,端着面看他做菜。


李响平时做菜少,基本就是择菜洗碗,给刘迦打个下手,他可好奇李响会怎么操作了。


等李响把肉下到锅里,刘迦那碗面基本也吃完了。他把碗放进洗碗槽,一边洗碗还一边揶揄道:“响哥,炒菜不需要离灶台那么远。”


隔壁手握铲子、人离灶台一米远的李响呲牙咧嘴不理他。


刘迦没忍住笑出声,欲盖弥彰地磨蹭端碗放回碗柜。


碗柜有点深,他不得不半个头伸进柜子里——这姿势倒是让他回想起初次见到李响的场景。


还没等他出神完,一阵刺耳的声音伴着一声尖叫激得他一脑袋撞上柜顶,他赶忙撤出来,迎面就碰上李响整个人埋到他背后。隔壁火光漫天,李响做个饭把烟雾警报器做响了。


刘迦:“……”


他好像每次觉得李响已经适应现代生活之后总会打脸。

 


等他处理完烟雾报警器,回头给李响也捞了碗火鸡面,开始盘问也跑出来吃夜宵的人。


“响哥,这么晚也还没睡?”


李响撇嘴,心虚地试图推卸责任:“火鸡面太香了。”


刘迦看着他哑然失笑:“我还没开始煮,哪里来的香味?”


李响继续理不直气也壮地输出:“月亮不睡我不睡,我是秃头小宝贝!”


刘迦一时无言以对,暗自思忖是不是下次要克扣李响上网冲浪的时间。但他很快又找到疑点:“为什么是从书房出来?”


李响搬进来以后,刘迦为了给他留出自由创作的空间,和他商量把书房腾出来做画室,把自己的电脑和一部分书搬进了自己卧室又买了张桌子,从而让两个人都实现了工作室自由。李响被他问得没办法,只好摸摸鼻子摊牌和他说:“年末我想办个小型个人画展。还没完全确定,本来想等确定了再告诉你的。”


刘迦很惊喜:“你怎么没有早点告诉我,我还可以帮你联系展馆!帮你请策展人布置现场呢!”


李响一脸骄傲:“我基本已经确定好了!到时候还要请迦哥给我的开幕式主持!”


“那我就等李响老师的好消息了。”

 


9

等到了画展开幕那天,刘迦拿着写好的发言稿,忍不住在最后多夸了李响几句,话里话外都是难得溢满的喜悦。下台后,一向冷静自持的研究员还要拉着李响问自己讲的如何。


李响脸上高兴,嘴上敷衍:“是是是,一到老干部发言谁能比得过你。”


刘迦早就习惯了李响的日常吐槽,当他是喜欢的意思。他拉着李响逃出人群就往里走,也不管李响一边脸红地不肯往前走,一边硬撑着说你不是在家都看过了吗。


“在这看的感觉不一样,”刘迦回道,“除了作品本身,还有画的摆放排布、灯光展板的颜色选择、辅助材料的应用、展览路线的逻辑等等,策展可是门学问。或许下次,你可以邀请我来做你的策展人呢!”


李响的画展不大,但胜在精品多,册页、扇面,方寸尺幅之间均有经营巧思,颇见画外之趣。来的人不少存了买画的心思,因此旁边有的还标了价格,旁人惊羡于这位凭空出世的年轻画家过人的才华,而其中的布置曲折却不被旁人知晓。


两个人逛着逛着,不时讨论些作画背景与创作灵感,明明也就过去了短短的一年多,却莫名有种追忆似水年华的感觉。最大展厅中的重头戏是四张水墨山水条屏,与刘迦相伴的日子里,李响重绘了包括故宫藏品在内的四幅作品,正是还原了这位年轻画师曾经牵肠挂肚又无法走出的景象。而此刻他的心境已全然不同,不再是为了得到谁的肯定而呕心沥血,也没有心气郁结的羁绊,而是全心全意地为自己而画。


展墙隔开的道路蜿蜒曲折,两人不知不觉间已走进展厅深处,这里是开幕式观众还没来得及涉足的地方。本来兴致颇高、话也渐渐变多的刘迦,在看到不远处墙面正中重点衬托的山水画时瞬间噤声。


“……玉渡山?”


“……是,”李响脸上刚刚消下的红色又蔓延上来,“我回去又补全了画面,这是我难得写生的佳作,当然要放在正中!”


“构图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但景物互相呼应,意境更为深远完整,笔法也更细腻了,”刘迦已然自顾自地走到了画前欣赏,还打趣他,“这幅画卖出去,加上展厅里其他的,是不是够换上次你想要的唐寅了?”


李响本想拦住他,刘迦却已经看到了“非卖品”的标签。


他一时愣在原地。而身后的李响则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试图用隔壁一幅他知道刘迦最爱的扇面来转移视线。


刘迦轻轻说道:“这可不好。”


李响顿时噤声。


刘迦接着说:“我想给这幅画加几笔,但这是非卖品,我就只能想想了。”


李响张了张嘴,被对方认真深邃的眼神牢牢钉在了原地,哑口无言。


“我想加个人。”刘迦盯着他的眼睛,那认真的样子让李响恍惚想起故宫的午后、一道出行写生后的夜晚,和冒着热气的漫天星辰。


他一字一句郑重地说:“我想加上你。”


李响脸上的红色已经蔓延到耳根。不过如果他注意的话,眼前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李响又一次试图埋进刘迦肩膀,这次却又难得如同做贼心虚般有些犹疑,还未等他硬生生刹住动作,刘迦已先他一步前进半步,把他用力拥入怀中。


李响听见了对方坚定又火热的心跳。


刘迦贴着眼前人泛红的耳尖说道:“你我一起入画,就再也不会有谁舍不得谁啦。”


一轮春夏秋冬过去,那住在画中的人,住进了他的家,也住进了他的心。


他们彼此不用再次不舍。

 

Fin

——————————————————————

完结撒花!~(*^▽^*)

有了构思之后,威逼利诱拉着小伙伴来一起写(动手的主要是她),从1月初看完舞剧、产生创作念头起,中间每每写完一段剧情都要几经搁置,终于于近期重启,一起完成了全篇。下篇的剧情走向主要源于一些美好的生活记忆,也希望能在疫情稍显严峻的时候,借由同人创作和他们的脚步,获得一些抵御低迷情绪的期盼与力量。我们依然明白,彼此心中仍然向往那个可以自由赏花、看展、踏青的春天。

因此,创作初衷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不知道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好看,可能存在自己喜欢但不管观众死活的嫌疑(bushi),惶恐地期待评论ing(特别希望大家多夸夸我的小伙伴~)

文字内容已完结,后续可能会有配套的图画番外,更新时间未定,谢谢观看~(鞠躬)


评论(13)

热度(34)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